阳光电源亮相印度能源展,顶尖产品获全场pick!
- 编辑:5moban.com - 18受日本海的低气压影响,日本各地20日和21日连续遭遇大风袭击,部分地区出现沙尘天气。
这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我们必须尽其所能,寻求利用这种能源的方法。更糟的是,国内许多城市正在效仿北京的发展模式,建造他们自己的不可持续的城市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杂乱的郊区和分散的商业区。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对当地的污染与全球碳限制之间进行协调。多好才是足够好清华大学公共政策和管理学教授齐晔指出,在朝着低碳社会目标发展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她说道。在美国,民间部门已经成为许多变革的源头。
尽管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但所有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家 – 中国和美国 – 有责任为其他国家树立典范。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中国人的环保意识仍然很低,导致此等法律的施行不利。中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双重压力。
所以标准是1亿,而不是1.2亿。当然,不知道下一个会的谈判平台有多么牢固,我们拭目以待。八是扩内需引领消费水平升级,必须提倡和引导绿色消费。第三,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
他讲演的题目是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下面请尼古拉斯·斯特恩先生演讲。
我们认识到,发展就是燃烧。刚才万先生也讲到了中方在这方面想做的一些工作,对于中国来说,45%的排放减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要到2020年的时候整体的排放量要达到115亿吨,中国希望能够在2030年的时候达到大概140亿到150亿之间这样一个排放量。我们将加快推进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完整性和适用性,构建新时期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污染源监控标准体系和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引领技术升级,推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日本和德国确实有最高的能效的比例。
究其根源,经济增长方式粗莽、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主要症结。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好于预期的明显成效。第五,强化环境监管,以依法行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而且气候可能会使我们有一个比较恶劣的发展环境,使我们的发展受到阻挠。
如果我们这个乘以4的话,再算一下排放量的话,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就意味着中国必须要在每五年减少29%的排放量。四是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
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国际合作。当然这是一个人均的上限,我们称之为人均的能源消耗相对于人均GDP的比例。
中国环保新道路,从探索过程看,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每一个创新都是对过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六是正确处理规范引导与自觉自律的关系,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事实上我们可以预见的是每一个国家可以独立的并且分别做自己的工作,达成这样一个共同的标准,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工具大家可以予以考虑,首先就是我们可以考虑一个全球性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税,如果我们能够这么做的话,那就可能对这个能源价格实现一个升价的做法,每个人都会对石油和天然气进行征税,基本上比如说达到或者接近于日本、西欧的水平。所有这些,我想都可以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尤其是在单位GDP的能源使用方面。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
同时,对发展中国家有很多问题,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认识到,人均能源需求会不断地上升,随着他们人均收入不断上升,这个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三是扩内需推动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必须充分发挥环评制度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
而且我们认为人均GDP增加的话,人均的能源使用量也会增加,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公道的说法,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应该能够让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地增加它的能源使用量,因为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三是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
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有非常高的终端汽油零售价格,日本相对来说也有比较高的汽油零售价格,巴西、印度相比中国来说,汽油的零售价也高一些,这是一个逆差。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规律,以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为基础,统筹环境与经济关系,给江河湖泊以人文关怀。
我对中国的观点,2020年是一个比较长远的历程,中国会有巨大的能力实施你们的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中国也有很多可以做贡献的。当前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16:14]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把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我想尼古拉斯·斯特恩教授刚才讲得非常清楚,目前在减排方面面临非常严峻的任务,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必须分担这种责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尼古拉斯·斯特恩教授曾经担任过英国政府气候变化及发展经济学顾问,直接向英国首相、财政大臣和气候变化评估小组汇报工作。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扩容就是通过推进污染减排,腾出和扩大环境容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有所减缓,重点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当然2020年之前,气候减排的在最不发达国家的帮助可以从三个方面,包括政策、资金以及基本的技术方面的支持。
刚才我的时间不够,没有谈得特别细,实际上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所谓非碳的能源当中所带来的实际的正面效应,比如有些国家的能源构成当中,非二氧化碳或者非碳能源排放比例比较高,那它的上限就可以设得高一些。但是我们希望如果能够达到2度的目标,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更低的,大概440亿吨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是各个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我们这个单元的讨论互动非常热烈,表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关注,毕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毕竟我们大家都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尽管现在天文学家、科学家们预言,说在茫茫的宇宙当中,还有类似于地球这样的条件,适宜人类居住的其他星球。我们原来提到的这种非常重或者倚仗淡水原料的路径是对环境非常不利的,而且也会自取灭亡。
巴西是绿色的,红线是中国,棕色是印度,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进入新世纪,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样一种既有的公式,就是在产出和排放看似矛盾的集体之中进行各自分开的独立工作。我们相信,只要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在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征程上奋勇前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创新经济社会政策包括环境经济政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可靠保证。中国也正在转变,中国在这方面对它想要达成的目标也是非常有信心的,我也相信中国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迈进,这也是我们一个真正的增长的故事。